到今年年末,山西省畜牧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比重达到
到今年年末,山西省畜牧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7%以上,生态治理面积达到350万亩以上。6月10日,山西省雁门关农牧交错带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山西省雁门关农牧交错带示范区建设2020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计划》指出,雁门关农牧交错带示范区建设要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按照“草牧结合、农牧循环、生态有机”的总思路和“调结构、补短板、创品牌、上水平”的总方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农牧结合、草畜一体、加工带动、产出适度”的原则,重点实施粮食面积稳定工程、特色产业培育工程、饲草饲料发展工程、畜牧产业提升工程、生态安全保护工程及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等六大工程。到2020年末,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粮经饲结构,畜牧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7%以上,生态治理面积达到350万亩以上。粮食面积稳定工程。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优化耕地种植结构,稳定发展玉米、杂粮、马铃薯三大粮食作物。加强玉米产能建设,大力发展杂粮生产,扩大优质专用马铃薯生产规模。2020年雁门关区玉米种植面积稳定在800万亩左右。建设杂粮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做强谷子、燕麦、荞麦、红芸豆等优势产业,推进杂粮全产业链开发;开展省级杂粮高质高效创建,重点在阳高、平鲁、静乐、五寨、方山等县各建设杂粮示范片1个;推广谷子、燕麦、高粱等有机旱作杂粮集成技术,杂粮面积保持在700万亩以上。积极推广使用脱毒马铃薯种薯,推广率力争达到50%;加大对种薯基地建设、技术培训和服务等环节的支持力度,全年在雁门关区建设优质鲜食马铃薯生产示范基地2万亩,区域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175万亩左右。特色产业培育工程。大力发展区域优势特色农产品,引导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蔬菜、食用菌、水果、中药材、油料等五大经济作物。培育优势特色产业,鼓励开发优质、特色、高端产品,打造区域公用品牌、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建设优势特色蔬菜、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优势特色果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因地制宜发展道地中药材,稳定发展油料生产。建设3-5个油料生产基地,2020年区域内油料种植面积达到90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