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今年积极财政政策的一项重要举措,6月18日,财政
作为今年积极财政政策的一项重要举措,6月18日,财政部采取市场化方式,公开招标发行首批1000亿元抗疫特别国债。个人投资者也可参与,且免征利息所得税。根据要求,抗疫特别国债资金将直达市县,支持地方落实帮扶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最大的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困难群众的措施,加强公共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用于抗疫相关支出等。
特殊时期采取特殊举措。自3月2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发行特别国债以来,特别国债一直受到广泛关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今年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6月18日,特别国债落地——财政部顺利发行首批两期抗疫特别国债共1000亿元。抗疫特别国债采用什么发行方式,资金如何使用,个人能否购买?市场化公开发行作为今年积极财政政策的一项重要举措,抗疫特别国债由中央财政统一发行,不计入财政赤字,纳入国债余额限额,全部转给地方主要用于公共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抗疫相关支出。此前,我国曾于1998年、2007年发行过两次特别国债。“今年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将采用市场化方式,全部面向记账式国债承销团成员公开招标发行。”财政部国库司有关负责人说。6月18日,财政部成功招标发行2020年抗疫特别国债一期和二期。其中,一期为5年期固定利率附息债,发行量500亿元,票面利率2.41%;二期为7年期固定利率附息债,发行量500亿元,票面利率2.71%;投标倍数分别为2.5倍、2.76倍,投资者认购积极踊跃。根据安排,这两期国债在招标后,6月19日开始计息,23日起上市交易,每年6月19日支付利息。此外,财政部还将于6月23日招标发行2020年抗疫特别国债(三期)。该期国债为10年期固定利率附息债,竞争性招标面值总额700亿元。记者获悉,对于抗疫特别国债期限品种,财政部充分考虑了国债收益率曲线建设需要,以10年期为主,适当搭配5年、7年期,进一步提升国债收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