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巨大,这提醒人们重新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巨大,这提醒人们重新审视食物消费方式和生产方式,思考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食物消费方式有两类。一类是食物生产后直接消费,生产环境与消费环境混合在一起;一类是在食物消费之前进行必要的简洁加工,食物生产与消费环境之间相对分离。相对分离的食物消费方式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有效避免大量消费者直接接触活体动物,减少人类在病毒下暴露风险的健康消费方式。食用牛奶是一种典型的相对分离的食物消费方式,发展奶业是建立相对分离食物消费方式的引导力量。在食物系统中,奶产品必须经过种植、养殖、加工、运输等环节,最后进入超市或销售终端,才能到消费者手中,其生产过程和消费环境相对分离。奶业产业链长、产品不易贮存,而且投资大、回报周期长、硬件要求高,尤其是从乡村到城镇都需要冷链配置,相对其他食物生产难度更大。但是,人类对优质蛋白和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成就了奶业。据FAO统计数据,2017年全球人均牛奶蛋白摄入量为每天8.5克,是人类最多的单一动物蛋白来源。在奶业的带动下,食物生产与食物消费环境相对分离。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冷链条件日趋完善,为其他食物消费方式的转变发挥了重要引导示范作用,成为整个食物链健康消费方式的引领者。食物消费方式的转变将会影响上游农业生产结构的转变。而发展奶业将有助于构建绿色农业体系。当前,我国农业生产结构整体可以概括为“粮猪”结构。这种农业体系作用重大,但是也有不足之处。例如,种一季庄稼,约有50%的生物产量转化为籽实,作为粮食用于口粮与饲料粮,但还有50%的生物产量转化为秸秆,难以利用。即便处理秸秆,也需要耗费更多的能源。这就是“粮猪”结构农业生产的基本状况。发展奶业可以弥补“粮猪”结构的不足。奶牛等反刍动物拥有特殊的瘤胃,能够大量充分利用整株植物资源。比如,全株玉米青贮饲料、苜蓿青贮饲料等利用的是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