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内容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培训
<>
<><>本期内容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培训部网络直播课堂“汇贤学堂”,由中国奶业协会组织整理,内容略有删减,希望能帮大家开拓思路、提升效能。在此,特别感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培训部的帮助和支持。<><>3月30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此次发布的《意见》提出推动要素市场深化改革,要求要素要有序流动、推进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建立社会信用法律体系等。<><>黄教授提到,我们国家实际是两个市场,一个是商品市场,一个是要素市场,各个国家基本上也都是把市场分为这两类。不论从事何种生产,生产是离不开要素的。商业社会有三种要素,土地要素,劳动要素,资本要素。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三种要素的模式也在发展,从西方经济学角度来讲,从事生产离不开五大要素:劳动、资本、土地、管理、技术。<><>在一个市场的条件下,劳动的回报是工资,土地的回报是地租,资本的回报是利息,管理的回报是利润,技术的回报是超额利润。这里特别强调,赚和赔与钱本身没有关系,与用钱的本事有关,用钱的本事简单的讲就是管理,管理产生利润。而技术在一般生产中都有一个平均回报率,要想超过这个程度回报率的话,在一个比较完善的市场条件就得靠技术高人一筹,这个时候技术的改进获得的利润可以说是超额的利润。<><>黄教授认为,《意见》的发布实际是改革开放一以贯之的思想,也是改革以来一直推进的事情。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们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在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那么关于生产要素要怎么配置?当时提法是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1997年,在十五大上延续了十四大的提法。到了2002年,十六大提出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作用,并明确提出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之配套的经济体制改革,在更大的程度上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在2007年,中共十七大提出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从制度角度讲,就是一个很根本的变化。之后的中共十八大上提出,在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黄教授认为,由1992年十四大一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