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非洲猪瘟、新冠肺炎疫情对产
尽管非洲猪瘟、新冠肺炎疫情对产业发展造成重创,但经科学顶层设计与奋力自救,黑龙江省畜牧业已经走出恢复增长的良好行情。到2020年末,猪牛羊禽等主要畜禽存栏均较疫情之时有不同程度增长;除生猪外,牛羊禽出栏数量创下“十三五”时期最好水平;猪牛羊禽肉、禽蛋、牛奶产量均稳步提升。 从国家统计局黑龙江调查总队获悉,“十三五”时期,全国生猪养殖前10强企业均在黑龙江省建厂投产,已建和在建大型生猪规模场108家;伊利、蒙牛等国内外知名乳企纷纷在龙江布局扩产,形成“哈大齐绥”四大奶业产业集群;龙江元盛、肇东大庄园、宾西牛业、北大荒宝泉岭农牧发展公司等本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迅速成长,跻身全国名企行列。2020年末,全省建成生猪大型养殖场909个、牛大型养殖场517个、羊大型养殖场353个、禽大型养殖场163个,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水平明显提升,产业化程度和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针对疫情影响以及来自成本、环保、进口商品冲击等制约畜牧业发展的因素,业内专家为黑龙江省畜牧业加快发展提出五点建议: 一是科学精准化布局。科学划定畜禽禁养区、限养区,合理调整畜禽养殖业结构和发展布局。实施“主推品种和主打品牌”发展格局,通过生态畜牧业结构调整,把畜产品竞争力调强,提高畜牧业的整体效益。 二是提升疫情防控等级。全面推进依法治疫。加快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建设,统筹做好动物防疫、生猪调运监管和产销衔接等工作。扎实开展春秋季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动物疫病集中免疫,加大动物防疫补贴投入,保障畜牧业稳定生产。 三是推进现代化生产,加强畜牧粪污处理。积极引导构建现代化生产体系。创建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与加快推进规模养殖场生产机械化并重,结合黑龙江省实际,重点推广固体粪便堆肥发酵、液体肥料化利用和固液全效还田利用为主的低成本、可复制、可推广的利用模式。&